互联网法院受理打假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成打假新成员


发布时间: 2019年07月29日
互联网法院初次受理打假公益诉讼检察机关走上前台成?打假新成员公益诉讼剑指食药平安● 商品信息验证中心:自2017年7月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失效后,检察机关被正式受权展开公益诉讼。2018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加大食药范畴公益诉讼案件操持力度的告诉》,要求把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伪宣传成绩作?线索摸排打工的重点● 在食药范畴欺诈行?多发,消费者权益屡受损害的理想背景下,由检察机关及时承当公益诉讼职能,无疑可以一定水平上加重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助推构成天下无假的消费市场环境● 商品信息验证中心:多年来,国度维护知识产权、维护创新的决计和获得的效果有目共睹,执法机关、社会各界战争台公司都投入了宏大人力、物力管理假货。打假虽难,但只需各方务虚举动,必将进一步挤压制假售假空间□ 本报记者 张维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检察院将销售假瘦身药的李某、刘某起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此案成?全国首例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打假公益诉讼,取得言论普遍关注。消费维权一直是一个抢手话题。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承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在食品药品平安范畴展开了十分多的公益诉讼,壮大了过来由消费者和权益人、一些社会力气及行政机关构成的打假队伍,关于制假售假者而言是一记重拳。”业内专家普遍以为,在食药范畴欺诈行?多发,消费者权益屡受损害的理想背景下,由检察机关及时承当公益诉讼职能,无疑可以一定水平上加重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助推构成“天下无假”的消费市场环境。消费范畴维权多艰消协打假难有作?间接面向假货的消费者,往往很难完成维权。依据法律规则,遭到欺诈和虚伪宣传损害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假一赔三”乃至“假一赔十”。但在理想中,这种纸上权益很难兑换成看得见的真金白银。在消费者权益维护协会及检察机关走上打假前沿之前,活泼在打假舞台上的多是职业打假人,他们也是真正可以经过打假而变现的群体。但其中大少数并非真正关怀产质量量平安,次要还是盯着广告语、标签等虚伪宣传的成绩。显然,依托他们并不能完全起到污染市场的作用,更别说?消费者权益维护代言。在社会评价发作转向的同时,司法评价也开端对职业打假人予以警觉。最高人民法院在“181号函”中提出,“思索食药平安成绩的特殊性及现有司法解释和司法理论的详细状况,我们以为目前可以思索在除购置食品、药品之外的情形,逐渐限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在这种状况下,消费公益诉讼被提上议事日程。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经过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维护法,这次修法的次要成就包括树立消费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在新消费者权益维护法施行后的5年里,被赋予公益诉讼重担的消费者权益维护协会却仍然发挥不开手脚。中国消费者协会此前披露的材料显示,新消费者权益维护法赋予省级及以上消协组织提起消费公益诉讼主体位置后,全国消协组织提起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仅14例。在司法理论中,中央消协组织普通会在接到检察建议后提出诉讼,不过裁判文书网发布的判例显示,仍有不少中央消协组织接到检察建议后并未提起诉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剖析称,消协的人力、财力资源无限,而公益诉讼需求调查证据、雇佣律师等,施行起来难度很大。在这种状况下,业内人士呼吁制度层面应赋予具有强迫执行力的机关予以帮助调查、取证相关案件的权利,促进消协组织更好地保证消费者权益。检察机关积极亮剑依法维护公共利益已经站在幕后鼓舞消协等单位参与相关公益诉讼的检察机关,逐步走向前台。自2017年7月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失效后,检察机关被正式受权展开公益诉讼。2018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加大食药范畴公益诉讼案件操持力度的告诉》,要求把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伪宣传成绩作?线索摸排打工的重点。告诉强调,经过诉前顺序,消费者协会等组织不提起诉讼的,食药监、质检等行政机关不依法实行职责,社会公共利益依然处于受损害形态的,检察机关要坚决提起诉讼。关于食药范畴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可以探究提出惩罚性赔偿的诉讼恳求,添加守法行?人的守法本钱。据北京公司法治与开展研讨会秘书长朱崇坤引见,作?国度法律监视机关的检察机关参加到打假队伍中,担当了法律守护人和公益代表人的双重角色。“在理论中,检察机关不只参与刑事诉讼,打击立功、保证人权,同时还实行民事、行政诉讼监视,行使民事公诉和行政公诉权,以维护公共利益?目的,填补法律对公共利益维护的盲区。”2018年5月16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起诉罗某、卢某销售有毒无害食品民事公益诉讼案在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地下审理,成?全国首例由检察机关提起的打假公益诉讼。据理解,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间,罗某、卢某经过网店销售苦瓜清脂系列、经典秀身系列瘦身保健品及神农风骨草保健品。局部消费者反映,在购置上述保健品服用后呈现肚子疼、拉肚子、口干、厌食等不良反响,疑心罗某、卢某所销售商品不是正轨厂家消费。2016年6月,在北京市展开的“净网举动”中,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发现罗某夫妻售假线索后自动推送给警方。经过单方共同研判剖析,2016年9月1日,两名立功嫌疑人落网。经过公安机关调查,罗某、卢某所销售的上述保健品中,含有酚酞、双氯芬酸钠等国度制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有毒无害物质,销售金额合计人民币15万余元。随后检方对罗某、卢某提起公诉。2017年6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以为,两人行?均已构成销售有毒、无害食品罪,辨别判处罗某有期徒刑3年,卢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事情到此并未画上句号。在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未提起诉讼的状况下,北京市检四分院又对罗某、卢某提起公益诉讼,其目的是“妥善处置散落在消费者手里的涉案保健品”。北京市检四分院恳求法院判决罗某、卢某中止销售涉案有毒无害食品,地下赔礼抱歉,并以在媒体上发布销售有毒、无害食品的现实等方式,向消费者提示商品存在的危害以及消弭风险。法院最终判令两人中止销售案涉有毒无害商品,并在媒体上地下向社会赔礼抱歉。各方携手构成合力挤压制假售假空间近日,公益诉讼再次在食药平安范畴“亮剑”,成就了又一个第一次,即全国首例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打假公益诉讼。7月17日,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作?公益诉讼起诉人,对李某、刘某网售不契合食品平安规范的瘦身商品,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依法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二人共同承当守法销售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并在全国性的媒体或平台上地下赔礼抱歉。检方称,自2016年9月起,李某在家中开端卖特效瘦身食品,经过购置三无瘦身胶囊,然后伙同原告刘某私自灌装并加贴标签、随意标识用法用量,在网上向消费者出售。?吸引更多消费者购置,李某等人特别注明这款瘦身胶囊具有强效瘦身瘦大腿瘦肚子、纯中药、无反作用等特点,但现实上这些内容均?虚拟。经鉴定,现场扣押的涉案胶囊中含有西布曲明等制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成分,不只无法到达瘦身效果,对人体还具有严重的反作用。在销售进程中,李某还普遍宣传“诚招微信代理”,开展下线。截至2018年1月,累计销售瘦身胶囊550余瓶,合计金额5.6万元。在以销售有毒、无害食品罪对二原告提起公诉后,拱墅区检察院又对其提起公益诉讼。“随着网上购物的日益普及,销售有毒、无害食品的途径也变得愈加多样化,受众更广。商品信息验证中心:普通消费者仅从寥寥数句广告语和几张修饰过的宣传图中,有时的确难辨真假,有些消费者甚至在货到手后照旧无从判别。”承办检察官引见说,原告应用互联网向众多不特定消费者销售少量不契合食品平安规范的食品,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关于制止运营非食品原料消费的食品以及消费运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的规则,危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康平安,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被追查刑事责任的同时也应承当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对此,邱宝昌以为,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方面具有共同的劣势,可以经过公安立案取得相关线索,及时发现成绩并提起诉讼;有公权利作保证,在调查力气和认定现实等方面都具有明显劣势;在法律根据充沛、现实认定清楚的根底上,由他们提起的公益诉讼普通都能失掉法院认同。作?两起案件中帮助警方与检方调查的阿里巴巴集团来说,更是深有感受。“我们?检方对售假者提起公益诉讼点赞,希望这种做法可以成?将来打击冒充假劣商品、有毒无害商品的新形式。”在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平台管理官郑俊芳看来,在互联网的管理格式当中,平台自治、公权利行使、权益人消费者私力救援并存,这是我国在网络时代推进构成顺应中国社会开展需求的管理体系的表现。郑俊芳以为,多年来,国度维护知识产权、维护创新的决计和获得的效果有目共睹,执法机关、社会各界战争台公司都投入了宏大人力、物力管理假货。打假虽难,但只需各方务虚举动,必将进一步挤压制假售假空间。商品信息验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