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款有难度 投诉不顺畅 内容付费不能“一锤子买卖”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05日
商品信息验证中心线上读书会、社区问答、直播、付费课程、商品订阅……近年来,内容付费成为众多互联网平台甚至自媒体变现的重要方式。用户知识获取途径更多样、特性化需求被更多满足的同时,商品内容低俗同质化、商品宣传虚伪夸大化的景象也不容无视。企鹅智酷数据显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不到三成表示体验称心,约50%表示体验普通。但是,当用户发现课程“注水”、不契合预期时,却往往找不到退课、退款途径。退款难,已成为消费者购置付费商品面临的一大理想成绩。商品变身效劳 下单不予退款网课退货遇“拦路虎”“150节孕期精品课,处理怀孕一切难题。”不久前,江苏苏州的准爸爸张先生在“宝宝树孕育”APP上,花50元购置了一款在线讲座型打包课程。据理解,该课程由多名专家结合开设,用户没赶上直播可以听录音,课程运用有限期。“看上去性价比挺高,但听过几堂课想退货时却退款‘无门’。”他向记者吐槽,“压根找不到退款按钮,售后效劳更是不见踪影。”再次检查购置须知,才发现“一经订阅成功,概不退款”的阐明。“所谓试听体验也就3分钟,怎样听得出课程好坏?钱花得值不值,难道只能凭运气?”张先生对此很不满。无独有偶,正在找打工的大先生小刘也被网课退款成绩困扰。“想试试互联网运营打工,由于没有专门学习过,就在微信公号‘校招日历’上报名参与培训课程。”她通知记者,这个由创业者主讲的课程已效劳近万人,且承诺用户完成21天的学习义务,就能拿回199元押金。当小刘发现课程设置和作业分配不合理时想退款,却原告知必需完成全部打卡义务。“恰恰是由于课程质量成绩不想持续,觉得堕入了怪圈。”小刘无法地说。记者发现,与该训练营相关的热销课程均有6—18分钟的收费试看,但大多只触及讲师自我引见、课程目的、教学理念等信息。“付费的,并非就是优质的。”不少网友反映,能从试听课程中获取的信息并不多,次要还是依据课程文字引见来判别,授课人专业一点、名望大一点、购置人数多一点、评价好一点,购置志愿就强一点;课程破费大多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买到冒充假劣课程往往只能认栽。业内人士表示,说究竟是有些内容付费平台滥用了规则制定权,经过不合法的格式条款变相牟利。比方,提出“本专栏为虚拟效劳内容”的说法,将内容付费商品定义为“效劳”,避开“商品7天在理由退货”的规则;或采用不明显的、隐晦的方式阐明“概不退款”,一定水平上进犯消费者知情权。商品信息验证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讨中心特约研讨员李俊慧以为:“关于网络课程等,消费者没有发生运用行为就应允许请求退货,比方购置后没有点击、登记账户没有观看等。”他提示,关于没有试听体验的课程,用户购置时要愈加慎重。树立维护机制 加大监视执法付费用户有“反悔权”“上课全程根本对着PPT照本宣科。”前阵子,南京某大学先生小付购置了某网校APP上的“英语口语外教一对一”课程,但外教程度及课程内容质量堪忧。更令她绝望的,是不时被阻遏的退款阅历:没有退款按键必需和客服沟通,请求4天后才有人电话回复,次要意图却是压服小付别退课。还有网友爆料,该网校看似给了用户一个月“过渡反悔期”,不称心可随时退费,但在实践操作中,平台用各种借口让用户没方法成功退费。比方,以转到全额奖学金班为由不让用户学习原先购置的课程,但新班开课工夫早已超越合同商定的退课期限。即使用户不时向平台赞扬,最初能拿回的学费也十分无限。记者理解到,局部平台曾经推出退货、退款效劳,以期推进市场次序的标准。商品信息验证中心比方,“新世相读书会”组建了40人效劳团队,在APP、效劳号和用户社群内提供充沛的用户沟通途径;“水滴阅读”“元气读书”等新商品也参加了“开课7天内在理由退款”等机制。李俊慧呼吁,有关部门亟待增强对平台的监视反省和执法,引导平台合理树立针对不同内容付费商品的消费者权益维护机制;尤其对视频课程,只需用户没有点击观看,不影响相关课程再次销售,就应允许用户在法活期限内行使反悔权。当然,内容付费关键在于“内容”,只要做好了“内容”,才干让用户可继续“付费”。据艾瑞征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及开展趋向剖析》,用户在运用知识付费商品进程中,对内容区分和挑选才能也逐渐提升。喜马拉雅平台有关担任人表示,内容付费平台应注重网络知识产权维护,根绝剽窃、盗取原创内容景象。平台推出自纠自查机制,树立近百人24小时值班的内容审核基地,守旧由专人担任的版权事情疾速处置通道,并与语音智能辨认企业协作,以技术手腕对内容停止更精准的侵权辨认。同时逐渐完善售前宣传、售后效劳等机制,坚决根绝不标准操作。商品信息验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