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成网络诈骗目标 专业人士拆解多种诈骗套路


发布时间: 2018年10月17日

商品信息验证中心保健品诈骗、仿冒公检法诈骗、投资投资诈骗……目前,随着中老年群体越来越多上网,他们也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目的。旨在化解老年人上网风险、增加受骗上当的“安知”项目16日启动,多位专业人士在“安知课堂“上拆解了诈骗套路。

地下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网民占比达10.4%,中老年在网络运用方面尚存一定短板,使得他们成为电信网络诈骗、传销、谣言、食品成绩等各类守法立功的目的人群。

商品信息验证中心16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全国老龄办宣传部的结合指点下,由腾讯公司主办的“关爱银发一族守护家人幸福——中老年人上网维护‘安知’项目”在北京启动。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在启动典礼上表示,近年来,诈骗案件疾速增长,中老年群体由于相关知识缺乏、防备认识单薄,更易遭到诈骗分子的迷惑,蒙受巨额经济损失,影响极端严重。中老年人上网维护“安知”项目的推出,促进了中老年人的平安教育。

商品信息验证中心当日有200余名中老年人士参与了“安知课堂”环节,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全国优秀公诉人孙宁、腾讯网络平安与立功研讨基地首席研讨员门美子,先后经过典型案例向在场的200余位中老年人讲授了三堂防骗课程,针对中老年群体高发的保健品诈骗与仿冒公检法诈骗、当下非常盛行的投资投资诈骗、新型网络红包诈骗与收费送诈骗,拆解诈骗手法,提供防骗攻略。

陈士渠在课堂上拆解了保健品诈骗的详细手法,包括小恩小惠,引人上钩;摆摊注销,套取材料;轮番忽悠,让人心动;效劳到家,亲情回访;收费旅游,大卖商品;存钱有息,实为无底洞等。

陈士渠说,避免保健品诈骗,一是不要承受生疏人小恩小惠和套近乎;二是在拿不定主见时,找子女晚辈征求意见;三是生病应去正轨医院就诊;四是发现购置的保健品有成绩,应及时报警,或与质监部门、消费者协会联络。

全国优秀公诉人孙宁建议,关于投资投资项目,中老年人在投资前应调查投资平台的资质和投资项目的真实性,不要轻信高额收益,呈现成绩后应及时止损,尽快报案,经过法律武器维护本人的权益。

当日发放的《中老年人上网平安手册》解析了保健品诈骗、仿冒公检法诈骗、投资投资诈骗、民族资产冻结诈骗、红包诈骗、彩票诈骗等11种电信网络诈骗套路。

往年10月是第九个全国“敬老月”,往年的“敬老月”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严峻打击进犯老年人权益的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以房养老”诈骗和保健品购物诈骗等立功活动,展开老年人防诈骗专项宣传作为“敬老月”活动的一项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