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信息验证中心假科普文章众多亟待管理标准
假科普文章误导读者
商品信息验证中心对话人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 郑雪倩
商品信息验证中心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讨会会长 邱宝昌
记者:目前,微信冤家圈中呈现少量假科普文章,其中很多都是医疗保健品广告。我们调查发现,这些文章所宣传的医疗保健商品很多都是“三无”商品,不只如此,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医疗知识也很片面或许地道是假迷信。
郑雪倩:经过互联网获取安康知识是一种十分方便快捷的方式。群众看到安康知识就会以为是应该恪守的安康生活方式,进而改善本人的生活质量。从这个角度来讲,经过互联网平台普及安康知识是挺重要的,也是十分好的一件事情。不过,假如将普及安康知识变为广告推广,甚至是虚伪广告,那就将互联网这种普及迷信知识的平台变为了含有虚伪信息的平台,平台就变味了。虚伪信息还能够会对群众作出错误引导,不但没有促进安康,反而有能够损害安康,或许对患者形成误导,影响医治。这种行为应该抵抗,它损害了社会管理次序。
邱宝昌:新的广告法中有明白规则,广告要有明白标识,以旧事或许引见的方式停止广告宣传违背了广告法的规则。《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方法》也要求互联网平台中的广告要有明白标识。
网络平台负有审查义务
记者:目前许多机构都开端构建网上医疗平台,开展“互联网+医疗”。消费者如何区分这些医疗商品的真假?一旦呈现成绩如何停止维权?
郑雪倩:大众应该选择正轨的医疗平台。如今有很多医院创办了微信大众号,在下面提供预定挂号、征询和知识普及等效劳。患者在无法分辨信息真假的状况下,应该到正轨医院的大众号或许官网获取信息。
另外要留意,正轨平台普通不会推销商品,这也是大家要留意区别的。触及医疗商品一定要慎重,很多人觉得中药商品反作用小,但乱吃也会对身体形成损伤,还有服药忌讳等成绩。
假如买到虚伪商品,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台赞扬,另外也可以向消费者权益维护协会赞扬,还可以经过法院起诉维权。网络平台也应该承当审核责任,一旦呈现成绩,平台应该承当连带责任。
邱宝昌:《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对医疗效劳停止了标准。如今医疗资源无限,“互联网+医疗”自身是件坏事,我以为应该积极推行。不过,在推行进程中,要防止一些人应用互联网平台骗取患者信任甚至牟利。
销售劣药、假药、守法的医疗器材对患者形成损失的,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平台对销售药品、医疗器械的电商有审查义务。
互联网医疗信息待标准
记者: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方法》等法律法规都对网上医疗信息有相关规则,但目前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仍然众多。对此,您怎样看?
郑雪倩:相关法律法规其实讲得很清楚,医疗机构发布广告要经过外地省级卫生部门的答应才干发布,假如没有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就不具有发布医疗广告的资质,而且明白规则了医疗机构不能以外部科室的名义发布医疗广告。另外,非医疗机构不能发布医疗广告。
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也有详细规则,广告中只能发布姓名、电话、地址,不能发布触及医疗技术、诊疗办法、药物、保证医治效果的内容,不能宣传治愈率和无效率,也不能抬高别人,不能应用患者、医疗技术人员和医学教学专家停止宣传。总的来说,法律法规关于什?机构、什?样的人可以发布医疗广告,曾经说的很清楚。
互联网有很多特性,而医疗又触及群众生命和安康,所以国度对其停止特别管理,只要具有特定资质才可以发布医疗信息、提供医疗效劳。只不过,互联网医疗还涵盖一些医疗辅佐效劳,比方网上预定挂号等可以由第三方公司承当中介效劳功用。
总的来说,假如是医疗机构,就依照医疗机构的规范来执行;假如是安康征询平台,就要恪守安康征询平台的规范。
邱宝昌:广告法、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都有相关规则,但关于互联网平台的医疗效劳规则还不够明白,需求停止完善和创新,促进互联网医疗效劳标准化开展,让更多人享遭到优质的医疗安康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