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开展,二手物品买卖的跳蚤市场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但是,看似双赢的买卖方式面前却隐藏了不少“坑”:歹意砍价、以次充好、吞吃押金……终究是买卖单方诚意不够、还是平台自身存有破绽?二手买卖平台又有哪些圈套需求警觉?记者停止了调查。
中国互联网经济研讨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闲置物品买卖规模已达5000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艾媒征询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在线二手买卖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二手买卖用户规模已达0.76亿人,增长率爲55.1%。
但是,不少人却在二手买卖中有着不愉快的阅历,疾速增长的网上二手买卖也成绩颇多。
汕头大学先生小余在赶集网上看到,原价2000多元的捷安特自行车只卖400多元,卖家还是“发烧友”,小余兴奋不已。小余确认了照片中车架上的品牌名后就武断地买了上去。可快乐没几天,自行车脚蹬就坏了。修车店的老板通知小余:“这个车只要车架是这个品牌的,其他配件都被换成了不值钱的。”
不只买家能够被坑,卖家也有被骗的风险。西安某高校先生小九将一条码数偏大的裙子挂在闲鱼APP上售卖,一名买家看到后提出了“用同款小一码的裙子换”的建议,商定同时发货。几天后,对方收到了裙子并签收,但小九发现对方却迟迟不发货。最初小九找到买家电话,将相关法律法规通知对方,对方这才赞同将裙子寄回。
二手买卖平台宽松的买卖环境,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牟取利益的空间。北京市某法院的数据显示,该院2017年审结合法出售发票案件共59件,有26起案件源于一家二手买卖平台。
记者调查发现,二手买卖平台买卖套路颇多:
——以次充好,偷换配件。厦门工学院先生小刘曾在闲鱼APP上购置了一个充电宝,商品描绘和充电宝机身上写的都是2万毫安。但运用后小刘发现,这个充电宝仅够给手机充一次电,还不如舍友5000毫安的充电宝电量足。小刘总结以为,二手买卖平台上的手机、单车、充电宝等商品具有“外表迷惑性”,很多都是“看上去很美,一用就受骗”。闲鱼客服对记者说,只需商家卖的不是违禁品,就可以在平台上发布。
——转场买卖,吞吃押金。安徽阜阳某中学的小张在转转APP上看到一部价值900元的小米手机,卖家说本人急需用钱,价钱可降至800元,前提是小张要先用微信转账400元当作“预付款”,余款等货到结清。小张转账后,却迟迟没有收到手机。
——货物到手再砍价。广东的石先生曾在转转APP上以150元的价钱售卖一部手机,一名买家很快就下单,并付钱到买卖平台。但买家收到货后,却以手机外部防水标签变红爲由,要求石先生退还80元。石先生很不称心,由于他的手机基本就没有进过水,便向客服请求仲裁,客服回复称要两人自行协商处理。苦于没有留存证据,石先生和买家僵持一周后,无法赞同了买家的恳求。后来石先生检查买家的买卖记载发现,买家是个手机贩子,挑缺点把150元的手机砍到70元钱,又转手200多元卖了出去。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讨中心研讨员赖明明以为,二手市场具有“柠檬市场”特点,即信息不对称,商品的卖方对商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这招致买卖中容易呈现欺诈行爲。
广东省法学会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学研讨会会长、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刘颖以为,二手买卖平台应完善买卖单方的互相评价机制。平台该当及时精确地将买卖数量、买卖纠纷及纠纷处置后果停止剖析统计,并发布买卖单方的诚信度、信誉值,爲其他买卖对象提供参考。
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讨会会长邱宝昌说,无论买家和卖家,当权益遭到损害时,都可以先和买卖对象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平台赞扬,之后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维护组织赞扬,或许提起法律诉讼。邱宝昌表示,正在立法进程中的电子商务法无望进一步标准线上二手买卖市场,强化平台运营者的责任,更好地保证买卖单方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