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的烧钱和融资 共享单车这门“生意”将走到哪里


发布时间: 2018年06月14日

从美团并购摩拜到近期ofo“黄了”的言论风云,再到滴滴“复生”小蓝车、哈罗单车不时融资行进,共享单车的创业故事行将走向起点。

但回忆此前两年的行业开展历程,围绕共享单车的话题是不时的烧钱和融资。如股市普通,“散户”纷繁开张、登场,留下一地废品。主力们不时注资、划分权力范围,引导着行业走向。在整个资本漩涡中,新经济、新行业和创业明星们无一幸免。看着眼前共享单车这个年老“生意”,我们不由疑问,它将走到哪里?

想说“赚钱”不容易

共享单车是一桩“好生意”吗?到目前看来,答案不尽善尽美。

两年前,共享单车正式“上路”,在带起一批创业公司的同时也将所谓的“共享经济”带进群众视野。套上“共享”二字就仿佛走下风口,一工夫似乎什麼东西都能被共享了。不少人也质疑,这真的是一种“共享经济”吗?

通常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指转移物品暂时运用权以取得一定报酬的经济形式,目的在于整兼并应用闲置资源,进程中呈现的第三方企业充任中介平台。以目前各共享单车企业将自行车划归爲企业动产的形式,相比共享经济,实质更像一种租车效劳,有关部门的标准文件中也屡次呈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命名。

从盈利形式上,共享单车行业也依然没有找到继续、波动的途径。在明白租车效劳的实质后,共享单车企业的次要支出来源可以确定爲“租金”,也就是单次骑行发生的费用。而自行车、电子锁等硬件均是企业资产,大批的车辆投放和运营维护使得本钱居高不下,寻求多途径支出是必定选择。

首先自然是广告。第一类是自信车车身、APP开屏等地位的广告招商。其投放逻辑在于共享单车每天上千万次的翻开、运用频率带来的传达效应。但因局部城市明令制止车辆设置商业广告而寸步难行。如去年9月,在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鼓舞标准开展共享自行车的指点意见(试行)》中就明白提到这一点。第二类广告投放能够在于骑行道路中的定位商家引荐,比方依据出行积聚下的数据爲用户引荐周边餐饮、购物等效劳,这一点在ofo官网上也有所表现,基于LBS投放完成“导入流量到店”,官网定价爲“1000元起投”。

另一种途径是经过与景区、园区等封锁环境协作停止单车投放。哈罗单车相关担任人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目前已在200多个景区完成协作投放。“景区业务目前是哈罗单车完成盈利的重要业务之一,也不断是企业深化布局的重要细分市场,在深化商品垂直竞争力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景区的选择上,只需场地合适骑行玩耍,均在其景区业务的协作范围内。同时担任人还表示,“会与各地景区采取‘共赢单车’形式,景区也参与盈利分红。目前景区业务已完成盈利。”

终究是资本的游戏

共享单车是一桩“好生意”吗?对互联网巨头们来说,或许值得思索。

回忆此前的两年,理想中的共享单车行业开展应该是这样的:经过后期不计本钱的投放、宣传和发放补贴,添加用户对这一出行方式的认知以抢占市场份额,“活到最初”的企业兼并成爲寡头完成盈利。相似的“戏码”也演出过很屡次,只不过这次,投资人未能如愿。

“彩虹大战”中陆续倒下的共享单车创业者是行业开展的第一批牺牲者,缘由无非是融资不到位、资金链断裂,自愿加入。ofo与摩拜是暂时的成功者,由于运营工夫够长、面前资本支持足够充足。即使被传屡次,但最终单方并未兼并,行业竞争远未完毕。

往年4月,摩拜被美团全资并购,二者将在出行与消费场景构成联动,但“出售价”相比过来最高估值已大大缩水。另一边,近期ofo遭遇轮番“言论轰炸”,先是被爆大批裁员,后有媒体称其押金余额缺乏。虽已公关廓清,但处境的确困难。

往年3月,ofo经过动产抵押取得来自阿里系旗下公司近18亿借款。依据国度企业信誉信息公示零碎显示,在此次买卖中,ofo经过上海奥佛合盛网络科技公司将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合计约444.76万辆共享自行车抵押给上海云鑫创业投资公司,债务数额5亿元。随后又将浮动数量的共享自行车抵押给浙江天猫技术公司,两次动产抵押注销中被担保债务数额算计17.66亿元。其中,第一笔买卖的债权期限爲往年6月7日。如未能如约实行债权行爲,阿里或将取得ofo在北上广深四地超越440万辆的共享自行车资产。

以上两家创业公司的面前,辨别站着腾讯、美团与阿里系,共享单车行业的走向也早已是巨头和资本的力气角逐。此外,与往年年终“复生”的小蓝单车披上了滴滴的标识,并在各地铁站开端了扫码送骑行券的推行活动,并雇有兼职者停止宣传。当被问起共享单车的选择时,不少正在扫码开锁的“小蓝车”用户表示,“就骑一段路,有什麼车就扫什麼吧,而且如今也不必专门下APP,微信就能搞定了,很方便。”

在丰厚平台生态和领取工具运用上,互联网巨头们从不吝啬资本。

免押金和市场下沉是必定

共享单车是一桩“好生意”吗?能够是,但入场券不多了。

此前,押金的“难退还”和“被挪用”让共享单车走进了“免押金”时代。无论是从二三线城市布局并向一线城市尝试“进击”的哈罗,还是在近期鼎力停止线下地推的滴滴小蓝车,都以免押金骑行作爲宣传重点。头部企业摩拜与ofo也有尝试,但进程并不顺利。

去年3月,ofo与芝麻信誉协作尝试免押金骑行,据其官网泄漏,实行一年间累计免押金近3000万人,节省押金超40亿。但自6月起,ofo取消了包括武汉、石家庄、长沙等25个城市的免押金方案。目前仅有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和厦门持续采用信誉免押金形式。而摩拜单车在近期宣布,免押金将从最后5月开端的合肥、杭州等城市,扩展至扬州、绍兴等百座城市,二三线城市成爲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摩拜就曾尝试与腾讯信誉分协作,在信誉分到达一定额度后用户可免押金骑行,但因腾讯信誉分功用的下线,这项方案也随之暂停。

免押金已是大势所趋,而资本面对行将饱和的共享单车市场,想进入也是有心有力。被阿里重点扶持、日骑行订单量翻倍,哈罗的“追击”被业内人士看做战略上的成功。避开一线市场的投放竞争,从二三线开端布局,哈罗方面表示,三四线城市也将是将来浸透选择,“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我们也有所布局,像深圳开端实举动态监管,对共享单车企业打分来到达优胜劣汰,这个将是来自一线市场的时机”。

除了免押金与二三线城市下沉,各地共享单车市场也曾经接近饱和,“废旧车辆”遭到清退,同时新的投放资历也越来越难取得。如杭州往年开端对共享单车实行总量控制,方案由77万辆增加至50万辆。此外,摩拜与ofo也在近期于深圳辨别回收了4万与5.3辆废旧车辆,共享单车市场容量曾经“触顶”。

“单车们”在跑着,跑不动了就如那些废旧车辆被清加入场,而跑得快的看到起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