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壳”买卖行爲正在遭遇严打。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近日发布声明称,将坚决打击“私募壳”买卖行爲。一些守法中介机构和团体打着“注销备案包经过”、“保壳效劳”等幌子收取效劳费都是骗局。
现实上,“私募壳”生意暗潮涌动、乱象丛生,严重影响行业生态。目前,不少网站专门从事“私募壳”生意,已构成“买壳、保壳一条龙”效劳,有的“私募壳”售价更是高达上百万元,中介机构从中可间接赚走10万到20万元。
“壳”生意
“这两年的市场行情对我们这样一些小私募太不敌对了,挣钱很难。花钱的中央又太多,几团体的工资、房租,收的那一点点管理费基本掩盖不了本钱。市场行情又难做,也分不了红,我们也只能另谋出路。”深圳一小私募人士李明(化名)通知中国证券报记者,小型私募生活形态十分困难,募资更难,资金根本都跑向一些大中型私募。
李明也泄漏了他想清盘商品、卖掉私募公司的志愿。目前,私募行业“二八分化”甚至“一九分化”正在演出,与李明有相似“卖壳”想法的人其实并不少见。
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22家,管理基金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268家,管理基金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645家,管理基金规模在10亿-20亿元的827家,管理基金规模在5亿-10亿元的1057家,管理基金规模在1亿-5亿元的4170家,管理基金规模在0.5亿-1亿元的2193家。
以上数据算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仅有9382家。另据统计,目前已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爲23559家。这也就阐明有1417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但实践上这样的管理规模已难以让一家私募完成正常盈亏均衡,少量私募公司已沦爲“壳公司”。
近年来,随着私募行业愈发阳光化与正轨化,尤其在2017年私募管理规模一举超越公募管理规模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也在迎来大开展。不时有人摩拳擦掌,想要经过成立私募来分享这一“蛋糕”,但目前一些一线城市对成立投资管理公司管控十分严厉,同时基金业协会备案审核也愈加严厉。爲了“轻松省事”,不少人也就盯上那些“私募壳”。“私募壳”生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暗自生长。
“一条龙”效劳
目前,“私募壳”早已构成产业化运作,呈现不少以“私募壳”爲主打商品的公司。只需在网上搜索一下“私募壳”3个字,有关“私募壳”买卖的网站蜂拥呈现:“私募基金壳公司转让,一站式效劳,不经过不免费”“一条龙基金公司备案保壳代办效劳,更高效,低价”等等。
中国证券报记者以“买壳”人士身份随意挑选一家网站问询,在留下电话号码后不到15分钟,即有对方业务人员张鹏(化名)联络上记者。
他表示,目前他们公司在深圳各有3到4个证券类和股权类的“私募壳”,均已发行过商品,证券类“私募壳”的转让价钱在80万元左右,股权类“私募壳”的稍高一点,在90万元左右。
“这个如今是市场价,实践上价钱都比拟高了,由于我们是间接对接卖家的。如今有几万家私募公司,我们也是破费少量人力,从这几万家公司里找出一些比拟优质公司。”张鹏表示,作爲中介,他们只会跟买家收取10万到20万元不等的居间效劳费。
对控制权变卦,张鹏表示:“我们的建议就是分两步走,工商变卦两次,变一次就递交协会一次。第一次把实践控制人变卦了,然后第二次变卦剩余的股份和法人,或许第一次就把实践控制人和法人变卦,前面再渐渐变卦剩余的股份。分两步走是可以备案上去的,根本没什麼成绩。假如一次性工商变卦,然后就去协会备案的,那就能够会被定性爲‘买壳’、‘保壳’行爲,当前的变卦就不好办。”
除了壳买卖,一些网站还会提供诸如“保壳”等效劳,收取一些费用。例如某“私募壳”买卖网站人士就表示:“假如你的商品募集谋划周期过长,可委托我们先发一只小商品,从谋划、设计、募集、发行到清算,‘一条龙’效劳。免除设计商品、编写商品要素表、准备募集资金、寻觅发行通道、无法完成清算等种种成绩所带来的费事,一切顺序契合要求,不会给前期留下隐患,影响商品业绩。”
张鹏通知中国证券报记者,假如由他们提供“保壳”效劳,普通免费在7到8万元,一个月根本可“保壳”成功。
坚决打击
面对混乱的“私募壳”买卖市场,基金业协会不时在增强审核和坚决打击“私募壳”买卖行爲。基金业协会表示,针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法定代表人、实践控制人或控股股东严重事项变卦请求,协会将对比新请求机构注销要求和顺序操持,相应核对存续商品合规性及信息披露状况;拟备案私募基金应契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则,存在真实的募集投资行爲;对尚未在协会完成注销的私募基金效劳请求机构或其他机构,一经查实其展开上述合法牟利活动,协会将回绝其注销爲私募基金效劳机构。
“协会发布声明后,对我们的业务影响很大,分明更难做了。”华南一位从事“私募壳”买卖的人士说。
需求指出的是,这种“私募壳”买卖实践上存在不少风险:一方面是基金业协会审核从严;另一方面是“私募壳”能够会存在一些隐形债权或其他纠纷。“私募壳”买卖对买家会构成宏大风险。
一位较爲熟习监管规则的人士通知中国证券报记者:“‘买壳’这种行爲是被严打的,尤其是涉嫌变卦法人、实践控制人的都会被从严审核。正常操持备案注销途径不断是顺畅的,工夫要依据公司资质、资料能否完全、能否被退回等要素决议。普通来说,一个月到几个月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