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品牌齐发力 本土咖啡能否搅动垄断市场


发布时间: 2018年05月23日

我国咖啡消费市场潜力宏大,但不断爲星巴克等洋品牌所垄断。最近,外乡咖啡品牌试图在资本的助力下,经过少量补贴吸援用户;并经过发力线上推广和外卖业务,争取年老一代消费群体。外乡咖啡品牌这只“鲶鱼”能否搅动寂静已久的市场,改变洋品牌独大的场面?专家以为,市场前景还有待察看——

近日,微信冤家圈频频被一款湛蓝色彩的新晋咖啡品牌刷屏——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凭仗“转发文章领收费咖啡”抢足了风头。借助雄厚的资本,外乡咖啡品牌再一次向星巴克等国际巨头发起了冲击,这一次能走多远?

新老品牌齐发力

临时以来,受制于市场体量较小和国外巨头的垄断,外乡咖啡品牌不断在夹缝中困难生活。虽然短少知名品牌,鲜有资本关注,但就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咖啡市场简直被外来者占领的时分,借助挪动互联网和资本的力气,外乡咖啡品牌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记者理解到,瑞幸咖啡以10亿元入场,靠裂变式补贴的推广手法,仅在4个月内就销售出500万杯咖啡。截至5月份,线下门店打破500家。

不只如此,瑞幸咖啡去年底便开端从星巴克“挖人”,次要招募对象爲中高层管理人员,且局部岗位开出的薪酬超越星巴克同岗位3倍以上。有音讯称,星巴克北京市场约七分之一的员工已被瑞幸挖走,局部重要门店的高端手冲咖啡岗位员工甚至被挖走近四分之一。

瑞幸咖啡开创人钱治亚地下表示,“逾越星巴克,是我们创业的目的”。

作爲咖啡市场的老玩家,咖啡之翼的业绩也在去年迎来了转机。咖啡之翼年报显示,2017年咖啡之翼共有四大业务板块,其中城市智能咖啡机业务支出占比曾经跃居第一,达4101万元;直营门店餐饮效劳支出4011万元,特许加盟支出1617万元,供给链支出745万元。得益于适时转型,其2017年净利润爲941万元,同比增长272%,改变了2016年盈余546万元的形势。

“在我创业的18年中,有很多时机可以转行,但我坚持了上去,由于我觉得这个市场一定会起来。”业绩的反转让咖啡之翼董事长尹峰看到了外乡咖啡品牌崛起的希望。

“咖啡行业过来不挣钱,并不是由于本钱高,而是由于中国咖啡消费者太少,市场规模不够大,其实咖啡的毛利率十分高。”尹峰通知经济日报记者,从去年起,中国咖啡消费市场正在发作积极变化,不只喜欢喝咖啡的年老用户疾速添加,而且互联网咖啡品牌不时涌现。

当然,远洋资本一位投资经理表示,外乡咖啡品牌想应战星巴克并不容易。星巴克拥有典型的品牌“护城河”,新品牌很难追逐。补贴虽可以在短工夫内吸引少量客户,但一旦补贴取消,客户留存度就面临严峻考验。新品牌只要鼎力提升用户体验,才干吸引消费者不时光临。

线上推广或是时机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咖啡市场增速仅爲2%,中国咖啡消费增速却高达15%。虽然市场潜力宏大,但自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近20年来,不断占据着半壁江山,前赴后继的外乡咖啡品牌都无法撼动其垄断位置。

但外乡咖啡品牌此时再次发力,是由于目前市场环境发作了积极变化。在钱治亚和尹峰看来,中国咖啡市场一大痛点是购置不方便,“新批发”衰亡将给外乡咖啡品牌带来弯道超车的时机。

记者理解到,瑞幸咖啡除了疾速扩张门店外,一切门店都支持挪动端点单和外送业务,门店周边1.5公里至2公里区域承诺30分钟以内送达;而且同类商品都要比星巴克廉价不少。

咖啡之翼也将业务重心转向了“新批发”。“2017年的业绩反转次要是由于我们扩展了业务单元,新的两条业务线作出了宏大奉献。”尹峰说,他们刚上新三板的时分,只要两条主营业务线,一是线下直营店,二是特许受权。后来拓展到智能咖啡机和供给链业务,将来也将以这两个板块爲业务重心,愈加专注深耕整个咖啡产业链。

记者得悉,咖啡之翼2017年提出了“一横一纵”战略,纵向是咖啡全民化,即线下咖啡店、智能咖啡机,以及批发咖啡饮料、批发商品;横向指以咖啡和轻餐饮爲各种形式的线上品牌连锁店。

目前,智能咖啡机曾经成爲咖啡之翼最次要的支出来源。尹峰泄漏,智能咖啡机去年7月份正式推向市场,截至目前,曾经签约或许行将铺设的数量曾经到达近2500台;往年的目的将是5000台。

不过,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讨会会长王永平表示,这一波外乡咖啡的市场表现次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推广活动更多基于互联网思想,靠投资提供的高补贴以换取流量;二是推广更关注商品自身。他指出,消费者曾经把星巴克的线下门店更多地当成一种商务场景,外乡品牌假如单纯主打外卖等商品方式,市场前景还有待察看。

警觉资本市场虚火

2017年,网红茶饮料品牌“喜茶”疾速席卷了社交网络,这也极大振奋了外乡咖啡品牌的决心。在尹峰看来,这恰恰给咖啡行业释放了一个宏大的利好信号。“喜茶创新的‘茶+奶盖’方式,正是源于咖啡,其实奶盖茶就是茶外面的‘卡布其诺’。这种形式的演化只是咖啡的一种重生业态。”尹峰说。

近年来,星巴克等国外咖啡品牌在中国市场门店越开越多,赚得盆满钵满。相比而言,中国咖啡市场上一直未能呈现一个外乡品牌的“独角兽”,由于盈利、管理等方面缘由,资本市场对咖啡业的热度也不太高。

据理解,尹峰曾在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的嘉宾席上坐了整整7年,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即便在“网红”老板的加持下,这麼多年来,咖啡之翼也没能做成“中国的星巴克”。反之,咖啡之翼2016年年报更是显示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

瑞幸咖啡的前路也注定不会好事多磨。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年老白领孙若纯是瑞幸咖啡的第一批用户,她通知记者,之所以购置瑞幸咖啡,次要是由于有买一送一的优惠券,而且价钱比星巴克低;但瑞幸咖啡的口味与星巴克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

“现实上,身边很多冤家都是在漫山遍野的广告吸引下,下载了瑞幸的手机客户端,真正购置的人并不多;甚至不少人在优惠券用完之后就不再关注了。”孙若纯说。

早在几年前,在中国风行一时的韩资咖啡品牌“咖啡陪你”也提出了“到2015年底全中国连锁店到达5000家”的目的。目前现状却是开创人姜勋因公司运营困难堕入资金危机而他杀,在中国市场也掀起关店潮。

专家表示,外乡咖啡品牌上攻之路存在很多困难和应战,市场需求愈加感性,谨防炒作当时留下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