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低 蒜农该如何走出“蒜周期”?


发布时间: 2018年05月21日

蒜价涨了,引发种蒜热;价钱低了,招致卖蒜难。往年大蒜价钱走低,蒜乡农民面临难题。蒜农如何跳出“蒜周期”,产业如何安康开展?日前记者到全国大蒜之乡河南中牟县停止了调查。

种多种少谁说了算?

跟风种植,供大于求价钱低,应多发扬大数据预警作用

这些天,中牟县韩寺镇大洪村的蒜农燕芳,开着电动三轮打仗似的在村头和农田之间跑。

“往年种蒜一定亏了,得赶忙卖,少赔点儿。”燕芳说着赶回地里,抱蒜卸车,拉往村头,卖给客商。旁边,雇来的挖蒜工一个个蹲着身子,拿着铁铲,敏捷地挖蒜、打捆。

燕芳算了一笔账:一棵蒜卖0.08元,每亩产蒜2.5万—2.8万棵,能卖2000多元。本钱呢?以一亩地计算,蒜种700多元,上化肥、浇水200元,雇人种蒜、铺地膜500元,雇人挖蒜600元,算上去超越2000元。“可别忘了,没算我大半年的人工钱。种4亩蒜,流转3亩地,每亩每年1200元,也搭出来了。”燕芳说。

中牟的早熟蒜从4月初上市,地头收买价从每斤1.6元降到0.5元。4月22日—27日,万邦国际农商品物流城内的鲜蒜均价爲每斤0.55元,比起上一周,跌幅近26.67%。

“今年的早熟蒜每斤卖2.5—3元,现价是2015年以来最低的。”中牟县冷藏保鲜协会会长刘少臣说。大蒜价钱低迷,主因是种植面积添加,供大于求。大蒜市场传播一句话:“高一年,低三年,稳三年”。2016年大蒜价钱走高,提升了种蒜积极性。往年初,中牟冷藏保鲜协会成员走访25天,得出一串统计数字:2017年,河南省大蒜种植面积超越220万亩,全国到达580万亩,比2015年添加了40%。

中牟县农委初级农艺师王素梅说,2015年中牟县种大蒜28.5万亩;往年种植面积34.4万亩。“中牟蒜田根本波动在30万亩左右。可周边地市的种蒜面积继续添加,市场趋于过剩。”

“云南、四川的鲜蒜运到河南,既新颖,价又低,对本地冷库存蒜的冲击最大。”万邦国际农商品物流城常务副总经理李森说。

种多种少要看市场,能否无效调控?

“分散运营,政府不好干涉。”中牟洪润瓜菜专业协作社理事长洪昆说,种蒜比拟效益高,技术门槛低,农民情愿种。“按正常行情,一亩蒜可支出五六千元。许多蒜农觉得,往年明年亏了,后年赚回来,照样够本。”

统计滞后,缺乏预警才能。“大蒜种下去,数据才下去。即使种得多了,也不能拔掉。”王素梅以为,大蒜的价钱与面积、天气、国际市场亲密相关。种的面积大,遇到阴雨天、病虫害,不一定产量高,价钱也未必低,所以难引导。

李森以为,万邦保管近10年的蒜价数据,只是蒜农很少关注、剖析。“应充沛应用现无数据,树立大数据平台,及时反应需求端的数据,引导农民过度种植。组织专家剖析、宣传,破解市场与供给信息不对称的成绩。”

种出交往哪儿卖?

网上销、农超接,多途径疏通销售,增加两头环节

距新郑机场不过30公里的仓库中,工人们正将一袋袋沾着泥土的鲜蒜送入自动化的分拣机,丰满的蒜头打包、装箱,进入物流网,发至全国各地。

这是农贸商人张银杰的仓库。这位80后农民发现往年大蒜难销,便找到电商企业拼多多,4月25日,拼多多上线“一同拼农货”,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5元的价钱,收买中牟546名贫穷户的2000多亩大蒜。上线当天卖掉33万斤,爲贫穷户增收100多万元。

“经过电商平台,一方面把消费者的订单集中起来,降低本钱;另一方面,把仓储物流中心建在产地,从地头收买,到车间分拣、发货给消费者,省去大宗零售、菜摊批发等两头环节,降低了买卖费用。”张银杰说。

专家剖析,大蒜是调味品,短工夫内网上销量大增,阐明消费者认可了产地直销形式,这对农商品电商是个好音讯。但推进农商品“触网”,当下最缺的是懂电商、懂农业、懂品牌又扎根乡村的“新农人”。

眼下,中牟卖蒜更多依托客商上门收买。在大洪村头,记者见到客商于泽安。他说,一棵蒜收0.08元,卖0.11元。从中牟拉到北京周边,运费6000元,每车利润2000元。“比起去年,每棵蒜少卖4分钱,赚得少,风险大,很多商户不愿来。”于泽安说。

“让蒜农揪心的是,大蒜的价钱越低,收蒜的人越少,越往下压价。”洪昆说,今年这个时分,客商到村里一指蒜地就包下,每亩给蒜农6000元,挖蒜、损耗、后茬浇水全不必蒜农管。往年,每亩1000元都没人包地。进村的货车今年一天10多辆,如今只要一两辆。

卖到买卖市场,是蒜农的另一选择。万邦国际农商品物流城地处中牟,增开买卖专区,支持销售蒜薹、大蒜。郑庵镇贾庄村的张贵喜骑着三轮跑了5里路,一早离开市场。到下午,零售卖掉885斤蒜头,每斤0.7元,共619.5元。“我卖蒜,先修剪、去泥、装袋,所以卖的价高。很多人本人干嫌费事,雇人精加工,1斤蒜要3毛钱。当蒜价每斤3元时,这麼做有赚头。如今每斤5毛钱,再花钱精加工,赔得更多。”

作爲协作社担任人,洪昆最盼农超对接,增加两头环节,卖个好价钱。他觉得,别看地头价廉价,到了城里的菜场、超市,蒜价仍不低,缘由在于两头商层层加价。假如超市与大蒜协作社联手,就既能让蒜农多卖钱,又能让市民少花钱。

蒜农咋挣稳妥钱?

希冀上特征农业保险,引导差别化种植,扶持深加工

从久远看,如何让蒜农挣上稳妥钱?

“设立大蒜种植保险,可加强抗风险才能。”王素梅以为,郑州市农委与保险公司洽谈,从明年开端,针对全市10项主导农商品,展开农业保险业务,中牟县的大蒜、西瓜种类入围。采访中,多位蒜农表示,假如每亩地的保险费用不高,又能确保合理的收益,情愿购置这项保险。

“特征农业保险次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灾祸损失险,一是保本险。眼下,保本险曾经展开后期任务。”中国人寿财富保险无限公司中牟分公司经理张海宽说。

冷库存储,延伸销售工夫,是中牟蒜农、蒜商进步收益的方法。目前,中牟县有2800多名大蒜经纪人,142家冷库储蒜户,冷库可储量48万吨。中牟县均匀年产蒜薹、大蒜30多万吨。去年,冷藏大蒜18万吨、蒜薹10万吨。此外,冷库面向左近的杞县、尉氏等县收储大蒜。

业内人士以为,开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是进步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记者理解到,中牟原有两家大蒜深加工企业,其中一家由于环保成绩被关停,剩下的一家加工才能无限。刘少臣说:“短少专门的产业园,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制约大蒜深加工。”

“蒜片、蒜油、蒜粉在欧美市场较爲走俏,在亚洲的认可度低,销量无限。同时,大蒜深加工企业投资大,环保要求严,县里没有重点开展。”中牟县一名担任人说。

“从蒜农利益的角度思索,深加工必不可少。”刘少臣以为,引入大型深加工企业,消费的蒜片可以放6年,而冷藏大蒜最多存2年。深加工企业不但可以做大“蒜文章”,还可以加工洋葱、红萝卜等种类,效劳更多农户。

打好安康牌,可进步附加值。中牟从上世纪80年代开端规模种蒜。“中牟大白蒜”是中国天文标志商品,出口量一度达全国1/3。但是,外地没有知名大蒜企业品牌。“应该在天文标志商品的根底上,突出无公害、绿色质量、品牌。同时,引导农民差别化种植,减小价钱动摇的影响。”李森说。

建立大数据平台,电商可以起到助推作用。电商拼多多结合开创人达达引见,企业平台聚起3亿用户的消费大数据信息,经过处置,区域爱好、推销单量、品类需求等信息可以中转产地。从去年开端,公司在湖北等地结合商家,应用数据指点贫穷户,改善种养殖构造,添加农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