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乡村复兴战略,农民才是最重要的主体,引进资本、开展产业,要着眼于提升农民的取得感、幸福感、平安感
国度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农业乡村经济运转完成良好残局。其中,农业投资的疾速增长成爲突出亮点。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到达2900亿元,同比增长24.2%。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6.7个百分点,较第二产业高22.2个百分点,较第三产业高14.2个百分点。
农业乡村成爲投资热土,确实让人欣喜。临时以来,资金等要素单向度地由乡村流入城市,形成乡村严重“失血”,资金充足成爲农业乡村开展面临的次要瓶颈之一。相关部门测算,“十三五”时期,乡村供水、路途、电力、通讯建立资金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仅乡村公路养护资金就需求3400多亿元。改善乡村根底设备,提升乡村公共效劳,开展乡村各项建立,宏大的资金需求,无法单纯依托财政投入一力承当,迫切需求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可喜的是,以后第一产业投资疾速增长,不只源自政府投资力度加大,大幅添加的官方投资也奉献突出。据各方面统计,往年前两个月官方投资达919.3亿元,同比增长24.4%,比去年全年增幅高11.1个百分点。官方投资热情低落,与政策带动密不可分。党的十九大提出施行乡村复兴战略,激起了各类资本投入农业乡村的决心,农业供应侧构造性变革的推进,调动起各类农业新型运营主体投资开展过度规模运营的积极性。有专家估计,国度乡村复兴战略规划出台后,能够还会掀起新一轮农业乡村投资低潮。
该当说,官方资本下乡,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完善和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也有助于促进资本、技术、创意、市场、信息等古代要素在农业范畴放慢交融。但也有一些影响甚至损害农民利益的成绩值得警觉。比方,在有些中央,一些工商资本借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征小镇的名义,变相地搞房地产开发,本来农民用来开展设备农业的土地里,长出了“大棚房”“大棚别墅”;在有些中央,一些工商资本借开展规模运营之名,大规模租赁兼并农户承包耕地,招致农民得到运营主体位置,挤占农民失业空间。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该当时辰谨记,施行乡村复兴战略,农民才是最重要的主体,引进哪些资本、开展哪些产业,要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爲动身点和落脚点,把农民的取得感、幸福感、平安感能否提升作爲重要的评判根据。无论是开展农商品加工业、乡村电商,还是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都应把农民归入产业链条,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支出的机制,波动农民与各类投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合。
关于官方资本下乡,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优化农业乡村的投资环境,维护好投资者的积极性,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建立乡村。另一方面,要设立必要的“防火墙”,经过严厉准入、静态监视、预先监管等机制,避免呈现资本排斥农民,剥夺农民的时机和利益等状况发作。
热了投资,不能冷了农民。只要农民的日子过得如火如荼了,投资才干真正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