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标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点意见》,要求投资商品打破刚性兑付,且将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延伸至2020年底。记者近日在上海、北京、福建、辽宁等地银行走访理解到,目前银行保本投资商品仍然热卖,但将逐步加入历史舞台。不少银行推出一种新型的“构造性保本商品”作?替代,发行火爆。
材料图:银行任务人员正在清点货币。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但是,看似存款实则挂钩衍生品的构造性商品真能稳赚不赔吗?
保本投资照旧热卖,存量商品逐渐加入
记者日前走访上海多家银行网点发现,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保本投资商品照旧热卖,投资经理也会引荐一些非保本商品,预期收益率普遍较以前高。
在普陀区的一家上海银行网点,投资经理通知记者,目前在售的保本投资仍有多款,期限从35天到6个月的都有,是极低风险的商品,还有专门针对老年人客户的“养老无忧”系列,保本保息而且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4.5%。
华夏银行的投资引荐单中,也列有一款“增盈天天投资保本型”临时发行商品,收益率在3.8%至3.95%不等。而其他“增盈”系列新商品收益率根本在5%以上。投资经理表示,这些新发商品是预期收益率,由于风险较低根本都能到达,不少客户抢购。
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到2020年底,保本商品对应老的资产可以续发,对应新的资产就不能做了,银即将逐渐膨胀存量商品规模。
针对市场的保本需求,一些银即将大额存单作?保本投资的替代方式,多家银行先后上浮大额存单利率。普益规范调研显示,有多家银行会在5月出售大额存单,且大额存单利率相较基准利率上浮50%以上。
记者在安全银行的柜台上看到,保本保息大额存单的宣传单摆放显眼,三年期以上年利率都超越4%。
构造性商品成“新宠”,看似存款实则挂钩衍生品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一种新型“构造性保本商品”逐步升温,这种看似存款实则挂钩衍生品的商品成?银行投资市场的“新宠”。
记者在中信银行上海徐汇区一家分支机构宣传板上看到“保本!4.55%或5.55%”的字样。投资经理称,这款“乐赢利率构造保本”投资商品,一局部资金挂钩了外汇市场,银行假如做得好能取得5.55%的收益,若做得不好保底也能取得4.55%的收益。
在中国银行网站上,记者看到一款人民币构造性存款出售公告,称商品保证本金和保底收益,浮动收益局部与特定目标市场表现挂钩。该商品显示挂钩澳大利亚元兑美元汇率,91天收益率是2.50%或4.00%。
记者留意到,一些中小城市由于百姓投资风险偏好较低,银行推出构造性商品的力度更大,且更强调其?“存款”。
福建的泉州银行就宣称,构造性存款?保本浮动收益型存款商品,不只保本和保底利息,还可依据挂钩标的表现享用浮动收益。沈阳的盛京银行异样也在鼎力发行构造性存款,号称“属于存款类商品,本金归入存款保险体系。”
据记者理解,构造性商品目前成?保本投资的替代品,在央行的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属于存款项下,被归入表内,是银行揽储的重要工具。
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往年3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构造性存款达8.8万亿元,一季度新增1.84万亿元。而2017年全年新增规模仅?1.8万亿元。
“构造”真假难辨,真能稳赚不赔?
构造性商品是指经过某种商定,在客户普通存款的根底上参加一定的期权构造,挂钩汇率、利率、指数、商品等。通常的操作是将本金投资于银行的活期存款,将活期存款的利息投资于期权市场。依据某个工夫段或工夫点投资标的价钱动摇,选择能否行权。赌对了行权,投资者取得额定的浮动收益;赌错了不行权,损失也只是充任期权费的利息,并不影响本金。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银行的构造性商品也存在“假构造”的乱象,风险值得关注。招商证券指出,在以后投资商品违约率全体较低的状况下,构造性商品若不能提供与保本投资相当的收益率,短期内难以起到承接作用,而“假构造”就是完成这一目的的常用手腕之一。
“有些期权投资是虚晃一枪,实践是银行自掏腰包,把原来送的米和油包装成金融衍生品,吸引客户。但其中包含的各种风险,需求监管进一步注重和标准。”麻袋投资研讨院研讨总监路南称。
临时来看,即便是“真构造”也存在一定的风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构造性商品就遭遇“滑铁卢”。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剖析师王剑指出,这类商品设计初衷是?了保本,但是金融机构发现了其能绕开监管,提供较好的获利时机,所以投资标的也越来越复杂。
“即便是专业人士也需求较长工夫才干了解,保本的目的逐步丧失,变为了金融机构获取高额利润的游戏。”王剑称,当市场心情波动、相关机构信誉状况较好时相安无事,一遇市场逆转风险就会表露。
融360银行业剖析师刘银平说:“往年以来构造性商品开展势头迅猛,建议商品信息验证中心及监管部门予以重点关注。投资者也要改动投资思绪,提升本人的投资程度和风险防备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