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本人吃坏肚子、怕“熊孩子”弄坏商场物品、怕手机屏幕不小心摔碎?也许保险公司早就替你想到了。
如今,诸如“吃货险”“熊孩子险”“手机碎屏险”等新奇互联网保险商品吸引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眼球。这些新型保险究竟靠不靠谱?保险公司是如何设计出这些商品的?选购互联网保险时又要留意些什麼?
互联网+保险: 满足用户特性需求
“还记得那些年因贪吃而遭的罪吗?那爲何不投保一份吃货险,让本人吃得更有保证呢?”记者在淘宝保险的一家店铺里看到,购置这份吃货险保费仅需9元,尔后的一年中,假如因急性肠胃炎住院和门诊最高可赔付1000元。
像“吃货险”一样让人想不到的互联网创新保险不在多数,这些保费低、保证期限短、兴趣性强的特征保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险线上消费。其中,0.9元就能投保的“偶然受个小伤险”,保证期爲1到3个月任选,时期不测受伤最多有2000元的赔付。购置这款保险的“January5”说:“花小钱买个安心。”还有花8元保一整年的“熊孩子险”,未满17岁的儿童打碎商场花瓶或许学校玻璃都能获赔。
不好看出,互联网保险在传统的财富保险与人身保险中拓展出了更多的使用场景,比方保证被宠物损伤所形成的医疗费用的“汪星保”、爲“手滑党”推出的“手机碎屏险”、针对整形不测损伤的“貌美如花险”。相较于传统保险,这些基于特定场景开发的互联网保险满足了用户短期的特性化的细分保险需求。
众安在线财富保险股份无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劲表示,互联网改动了传统的商业格式,互联网经济的中心要义在于以客户需求爲导向,保险市场亦是如此。正是这些海量、小额、碎片化的保单,大大降低了保险的门槛,也培育了年老一代购置保险的新消费习气。
场景创新型保险:
既是风口也存风险
依托于互联网保险对局部规范化传统保险的疾速替代和场景创新型商品带来的增量市场,互联网保险创新业务坚持高速增长。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保险签单件数124.91亿件,增长102.60%,其中不测险15.92亿件,增长539.26%;责任保险10.32亿件,增长438.25%。正是看中了互联网保险疾速开展的前景,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竞相在该范畴布局。
陈劲以为,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推进,科技的力气开端重塑保险价值链的商品设计、定价、销售、理赔等环节。以商品设计爲例,互联网保险公司从电商买卖、在线领取、在线游览等场景切入获客,搜集、处置、剖析各个生态中的用户数据,使得很多风险从不可保变得可保。比方,依托用户退货频率等数据,提供网购退运险;经过剖析航班静态、出行频率、天气状况等数据,提供航班延误险。
“在商品定价环节,车联网、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的衰亡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掌握用户需求及风险状况,完成‘千人千面’的静态定价。”陈劲说。
据新华社电
互联网保险知多D
去年,互联网保险签单件数124.91亿件,增长102.60%。
其中不测险15.92亿件,增长539.26%;责任保险10.32亿件,增长438.25%。
新奇百出的互联网保险
花8元保一整年的“熊孩子险”,未满17岁的儿童打碎商场花瓶或学校玻璃都能获赔。
“吃货险”保费仅需9元,尔后的一年中,假如因急性肠胃炎住院和门诊最高可赔付1000元。
特性化定制化智能化
在商品定价环节,借助车联网、无人机、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技术等,可完成“千人千面”静态定价。比方在车险范畴,依据车主的行爲习气、车辆平安系数等多维度因子,完成精准的“一车一价”。
是创新还是忽悠?还需增强监管
中国银行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风险提示称,“吸睛”商品能够隐藏误导。有保险机构爲片面追求关注度和销售量,推出所谓的“吸睛”商品,存在宣传内容不标准、网页所载格式条款的内容不分歧或显示不全、未明白阐明免责条款等成绩,涉嫌误导消费者。
复旦大学开展研讨院保险中心客座研讨员王永华表示,假如是保险商品,首要的是保险。有的机构以互助爲名,外表是保险,实践做的是拉人头的集资业务。有的“奇葩险”由于其场景特殊,所以在理赔方面有能够呈现较多争议,保险公司也能够会竭力扩展销售量,却无视理赔。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讨院客座研讨员夏学民以为,互联网保险因其灵敏机动、发行销售本钱高等诸多优点,很多机构,甚至是不具有运营保险业务资质的机构开端“打擦边球”,推出了许多千奇百怪的所谓互联网保险商品,有的甚至间接违背了国度关于保险的监管规则。
东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曹兴权表示,保险法规则了商品开发的审批与备案机制,关于不契合保险原理的所谓“创新”,政府层面应经过严厉执行加以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