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应急却陷入还款绝境 网络借贷平台存在哪些隐患
发布时间:
2018年04月30日
近年来,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以无抵押、审核快、放款快、方便快捷等作爲“卖点”,迅速翻开市场。但是,在这种看似方便的借贷面前,却呈现了一系列成绩。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广东省的一名女子经过借贷宝网贷平台借款,却被“高利贷”套路——借款3.2万元,最终却签下本息总计12万多元的借款合同,借贷利率高达1738%。
网络借贷平台存在哪些隐患、这些成绩离我们有多远?《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我曾屡次经过网贷平台借款,每次钱一到手就转给其他平台用于归还利息。这就是一个以贷还贷、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
虽然隔着电话,但记者仍然能感遭到曾敏说这番话时近乎绝望的形态。
曾敏此前在江苏省南京市一家通讯公司就职,自1年前开端接触网贷,本来想经过网贷周转应急,却不料就此改动人生——离婚、得到孩子的抚养权,“我如今处于濒临解体的形态”。
存款1.6万元堕入还款绝境
2017年年终,曾敏与丈夫之间迸发了一场“大战”,她选择从家里搬出来单独寓居。事先,由于手里没有存款,又急需资金用来交房租、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曾敏就经过一个网贷平台借了两万元应急。
“到手是1.6万余元,平台扣了3000多元的手续费。依照存款时的商定,我的还款期限是3个月,每个月还7000余元。”曾敏说。
那时,曾敏每个月的工资是8000余元,假如每个月还7000余元,剩下的钱都不够日常开支。于是,她又在另一个网贷App上请求借款,这笔钱用于日常开支。
刚开端,这两笔借款并没有让曾敏觉得到压力,她觉得本人节衣缩食就可以把这两笔钱渐渐还上。
实践状况却没有曾敏估计的那麼好。
“我们单位是每个月月底发工资,我本想等发工资后再还款,也就超出还款期限几天。可是,我没想到延迟一天就会发生违约滞纳金,而且网贷平台还不时打电话敦促。”曾敏说。
迫于还款的压力,曾敏又下载了一个网贷App,开端尝试从第三家网贷平台借款。就这样,曾敏一步步走上以贷还贷的噩梦之路,她前前后后从20家网贷平台借钱,每个网贷平台的存款额度都在两万元左右。即使如此,她还是不能如期还款,由于累积起来的本息太多了,曾经远远超出了她的领取才能。
曾敏说,到2017年7月,逾期、违约等不良记载终于影响到她的征信,她借不到钱了。
“之后,我经过冤家引见找到一名熟知各种网贷请求技巧的网贷业务员,在她的协助下请求到一笔5万元的存款,但是要给这名业务员领取存款总额6%的费用。”曾敏说。
此时,曾敏曾经堕入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宏大漩涡,但她并没有将实践状况通知父母以及曾经处于热战形态下的丈夫。
虽然父母与丈夫都不晓得曾敏存款的事情,但她请求网贷填写担保人时,运用的都是父母与丈夫的信息。“所以,在那名业务员也无法帮我持续存款时,网贷平台开端给我父母、丈夫打电话敦促还款。”曾敏说。
迫于家人与网贷平台的压力,曾敏的肉体临近解体,她开端选择逃避,回绝与家人交谈,甚至还服用安息药两度他杀,所幸被家人及时发现。
“最初是我丈夫帮我归还了局部存款,总共20余万元。”曾敏说,“还完存款,丈夫与我离婚了,孩子归男方。我也把任务辞了,跟父母回了湖南老家。”
可是,事情并未完毕。由于还有局部存款未还清,网贷平台的催款仍在持续,曾敏的父母拿出家里一切积存归还了近10万元。
“还了这麼多真金白银,其实我实践运用的钱只要最开端的1.6万元存款。”曾敏呜咽着说,“我晓得这件事怪我,但网贷平台假如仔细审核一下,可以及时发现我的负债状况,在第二笔、第三笔存款时就回绝我的请求,我想不会落到明天这步田地。”
一部手机耗尽家庭积存
像曾敏这样有多年任务经历的社会人都会堕入网贷圈套,那麼关于涉世未深的大先生来说,被网贷“套牢”的几率更大。
去年9月,罗伟成爲天津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先生。
分开父母、单独在外求学的罗伟对里面的世界充溢猎奇。开学没多久,他看到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室友都用上了最新款的智能手机,登时心生羡慕。经过拐弯抹角讯问,罗伟理解到,原来可以应用网贷平台分期购置手机。
“很多网贷平台都有分期购置手机业务。依照同窗的引见,我下载了一个网贷App,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后,我就可以用平台确定的额度购置手机,除了每月必需还的利息外,手机款可以分红12个月归还。想到父母给我的生活费,我觉得足以归还每个月的存款,所以就买了一部苹果7手机。”罗伟说。
尝到网贷的甜头后,罗伟发现,用大先生的身份很容易在网贷平台取得分期购物或许间接存款的资历。
于是,罗伟花钱开端大手大脚。涉世未深的他开端频繁的间接存款,重复尝试不同的网贷平台,而这些操作全部发作在两个月工夫内。
由于逾期等不良记载,罗伟在他运用的网贷App上曾经无法请求存款,但他并没有看法到成绩的严重性。
“虽然最开端运用的网贷App不给放贷了,但其他的网贷平台还可以给我额度,不过只能用来购物,不能提现。于是,我开端运用其他网贷平台的额度购置最贵的手机。”罗伟说,“手机到手后,我再把手机打折出售给手机店,他们根本上不会回绝。”
就这样,罗伟把多家网贷平台的分期购额度“套现”了,他同时也堕入了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
终于有一天,网贷平台给罗伟的父母打催款电话。
“之前爲了取得存款,罗伟在签协议时,将亲戚冤家的联络方式留给了网贷公司。业务员常常打电话让我们还钱。目前,我们曾经替罗伟还了20多万元存款。”罗伟的父亲说,如今还有将近20万元没有还,这些年的积存都用在还贷上了。
好意助人莫名背上债权
“直到去年10月23日,我帮弟弟小辉还了3600元利息时,我才晓得他从网贷平台借钱了。”就职于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孟力对记者说。
孟力的弟弟小辉在四川省成都市上大学,乐于助人。也正是由于给同窗帮助,小辉与网贷平台扯上了关系。
孟力通知记者,听同窗说想借钱买手机并承诺会每月按时还款,小辉便容许同窗从一个网贷平台借款3000元并提现。不过,那名同窗在按时还了2000元后,又要求小辉在网络平台借了3000元。可是,拿到第二笔存款后,那名同窗便不再还款,甚至刻意躲开小辉。
“网贷平台基本不会思索我和同窗之间的纠纷。注册时用的是我的信息,还钱也必需是我来还,我是逃不掉的。”小辉很无法。
小辉通知记者,他用手机号码、短信登录成功后,需求完成实名认证、完善联络方式和人脸辨认认证三个步骤才干守旧借款业务。小辉绑定了本人常用的银行卡选择了分12期还款,屏幕上立即显示了均匀月供费用和手续费。
“我完全没有想到会被骗,也就没有留意详细费用,太粗枝大叶了。”小辉对记者说,“点击赞同,请求成功后没过几秒就可以提现。”
小辉没有支出来源,也不敢向家里人要钱。未交纳逾期利息的第二天,网贷平台就向小辉发来邮件称,假如不还钱就把这些信息发到户籍地和学校。穷途末路的小辉找到了孟力,寻求协助。
在孟力看来,很多网贷公司的合同看似标准合理,但假如不解释的话,普通人基本看不懂。此外,利息的计算也十分繁琐,普通人不知道究竟采用怎样的计算方式。这就很容易让借贷者坠入圈套。